從天府新區興隆湖向南大約6公里,樓群逐漸遠去,田園風光鋪滿眼底,天府微博村就位于天府新區煎茶街道老龍村9組。
3月3日召開的成都市社區美空間建設行動新聞通氣會上,公布了成都市第一批社區美空間,天府微博村榜上有名。
走進天府微博村,處處可見匠心雕琢!跛拇ㄈ請笕襟w記者王國平
見證歷史 村里有個三農博物館
天府微博村北臨天府新區成都科學城,距興隆湖約6公里;南臨天府文創城,距雁棲湖約2.5公里,總規劃面積約1000畝。
在天府微博村的核心區,有一座三農博物館,這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座以中央一號文件為脈絡的主題博物館。
博物館不大,但布展頗為精致。館內以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后發布的20多個“中央一號文件”為主線,展現各個時期我國制定的重要農業政策、重大歷史事件和典型事跡等。
“我們通過這種方式,對新中國的農業發展歷程進行梳理,旨在為三農研究提供重要依據,為新時期推進鄉村振興提供重要啟示!崩淆埓妩h委書記周澤武說。“展覽的主題、解說和布局,我們邀請了權威部門把關。”
除了傳統的圖文展示外,館內還搜集了不少實物。鎮館之寶是刻立于1966年的四川“廣漢縣向陽人民公社石碑”。1980年,向陽公社在全國率先撤社建鄉,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鄉”,這塊石碑也成為這段歷史的見證。
在小崗村展示區,復原了農民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紅手印的場景。
“展陳方式多樣、生動,同時也是動態的,隨年續更!敝軡晌湔f,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博物館即將把這一部分內容放入其中。
此外,天府微博村還打造了4個鄉間主題年代體驗館,分別對應上世紀的50、60、70、80年代。通過展示各個年代的老物件,還原一代人的記憶。
由此,這里形成了三農微型博物館聚落,“天府微博村”也因此得名。不過在周澤武看來,這個名字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運用微博公眾傳媒理念,記錄鄉村振興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精雕細琢 探索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走進天府微博村,梨花簇擁、河湖清澈、綠道串聯,一排排民居掩映其間。
因為地處天府新區,天府微博村也在探索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周澤武介紹,老龍村9組是天府新區2016年確定的相對貧困組,全組34戶人家的房屋有32戶被定為“D級危房”。
2017年,老龍村對9組進行改造,聘請社會團隊進行規劃設計,提出了“生態優先、民生為本、文化為魂”的理念。
生態方面,村里原有的生態地貌、河湖林田都盡可能保留,在此基礎上進行提升、治理,以前的一些爛泥塘,改造成為濕地。如今這里有300畝松林、300余畝鄉村生態濕地以及18公里4級田園綠道。
文化方面,主打鄉愁主題。梨曾是村里主要的經濟作物,以前這里的年輕人外出務工,“雜草長得比梨樹都高”。如今這些梨樹成為村里的“門面”,擴大種植梨園300畝。三農主題的博物館,也是在這時提出建設的。
2018年,微博村還被授牌成立綜合性科研教育培訓平臺——天府新區鄉村振興黨校(學院)。黨校由梨花微黨校和“一葉渡”水上會議中心兩部分組成。梨花微黨校建筑源于傳統民居樣式,屋頂鋪有茅草!耙蝗~渡”水上會議中心沿河修建,從空中俯瞰猶如一片樹葉漂浮水中。
通過這些組合手段,天府微博村猶如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
創新運營 打造鄉村的國際化社區
2019年,天府微博村又創新管理模式,整體交由煎茶街道的集體企業煎茶智慧綠道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市場運營。
據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馳介紹,目前天府微博村引入藝術家工作室29個,為藝術工作室展示、藝術品交易提供支撐的天府當代美術館也即將在本月投運。
同時,在三農博物館的一側,一片酒店民宿建筑群基本建成,并引入大型酒店集團進行管理。為旅游配套的梨花水街、休閑活動中心也已建設完工。
隨著各類產業的入駐,村里成立了物業公司,村民不用再外出打工即可實現本地就業。
張馳說,天府微博村通過生態、文態、業態、形態“四態融合”的創新理念,讓這里成為體現“公園、經濟、文化、產業”綜合效應的鄉村公園。
“目前,我們依托三農博物館聚落和天府新區鄉村振興黨校(學院)發展研學教育。去年受疫情影響,只運轉了三個月就有一萬余人來到這里考察、學習!睆堮Y說,“未來,我們將依托天府文創城功能區輻射帶動,通過文創改造、空間更新、歷史激活、環境再造、文化培育和研學教育等措施,打造富有人文藝術氣息的國際化生活社區空間體系、鄉村振興會客廳及研學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