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3月22日,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繼續進行。在持續發掘清理祭祀坑的同時,考古隊員也對已出土的文物展開了修復工作。
據了解,在此次出土金面具的5號祭祀坑中,還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鳥形金飾片,這是迄今為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唯一一件鳥形金飾片,目前已基本修復完畢。
出土
與另一個金片疊加
“剛出土送至實驗室時,鳥形金飾片是長條形的,與另一個金片疊加,由泥土覆蓋。”原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馬燕如介紹,此前,他們曾以為這是一件器物,經過清理后才發現,原來是兩件器物。
在工作人員的精心護理下,長條形的金片逐漸展開,即使有部分殘缺,但形狀仍十分驚艷。脖子、翅膀、尾羽漸漸露出,一個長度30厘米左右,寬度18厘米左右的鳥形飾物呈現在大家面前,像一只“金鳳凰”或“金孔雀”展翅欲飛。
用途
或貼在器物上做裝飾
在顯微鏡下,工作人員看到,在“金鳥”的頭部,似乎有殘端跡象。“此處殘端跡象和人工加工裁切的不一樣。”馬燕如猜測,這里或許曾有鳥喙或者冠飾。目前,考古工作人員中有人認為它是鳥形飾,也有人認為它是“人形鳥飾”。
與金面具不同,鳥形金飾片做工尤薄,整體厚度約0.12毫米。馬燕如猜測,與金面具可能需要覆蓋在青銅頭像面具或木頭面具上不同,鳥形金飾片的邊緣切割顯示,它可能并不是用于包裹在某地,也許是貼在器物上做裝飾用的。
探寶
5號坑散落的金箔
或是祭司法袍上的裝飾
在曾經發現金面具的三星堆遺址5號祭祀坑,散落的金箔片鋪滿全坑,其中夾雜著打磨過的象牙雕殘片和玉管等文物。3月22日,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表示,“5號坑目前發現的文物等級頗高,尤其散落金箔片,像縫綴在一件袍子或者披風上的飾品,它們應該和金面具等共同組成了一個精致的系統。”這個推測讓人浮想聯翩:難道它們來自古蜀王或者祭司的法袍嗎?
據介紹,考古人員在清理5號祭祀坑的金箔時發現,它們并非散亂堆放,而是排列有序,尤其中心都有圓孔。據專家推測,這些金箔片可能是縫綴在一件衣服上,比如披風大氅。那些散落的玉管、玉片,同樣也應該是穿戴用的。它們與此前發現的金面具、鳥形金箔片等一起,可能是一個整體系統。
由于5號坑金箔片分布全坑,專家建議進行整體提取,爭取最終準確還原它們原來的形態。
據四川在線
6號坑木箱“開箱”
檢測暫未發現絲蛋白
3月22日,央視新聞直播間繼續推出“三星堆新發現特別節目”,并回應了一條大家關注的信息:6號坑木箱內暫未發現絲蛋白。
當天下午,檢測人員從箱子里提取了6層土樣,進行了絲綢蛋白檢測,絲蛋白檢測試紙上的條紋顯示兩道橫杠,即陰性,表示不含有絲蛋白。此前曾在其他坑內發現絲綢痕跡,不過大家也不必遺憾,關于6號坑木箱里到底裝了什么?工作人員還在進行脂肪和酒類的檢測。
據川觀新聞
解謎
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
出土的金面具
為何“撞臉”
三星堆遺址5號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與金沙遺址出土的金面具在造型上極為相似,引起了廣泛關注。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王方透露,三星堆遺址此次出土的金面具,與金沙遺址出土的金面具造型一致,只是更大一些,這一進步說明了金沙遺址與三星堆遺址在文化上是一脈相承的。
在此之前,三星堆遺址已出土7件金面具,造型風格均具有一致性。金沙遺址出土了2件金面具,其中,大金面具與三星堆出土的金面罩造型極為相像,小金面具則與三星堆的一件青銅人面像相似。
金沙遺址通常被認為是繼廣漢三星堆之后,古蜀王國在成都平原興起的又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考古發掘和研究表明,金沙文化與三星堆文化存在顯著的文化演變、吸納與融合的態勢:兩者都有太陽崇拜的精神內核;也有著相同的器物樣式和藝術風格,比如都曾出土金面具、魚形金箔等金器,玉璋、玉琮、玉璧等大量玉禮器以及青銅立人等。在金沙出土的金冠帶與三星堆出土的金杖上,都出現相同的魚、鳥、箭紋飾。同時,從遺址分布的整體情況看,二者皆有明確的城市功能分區。
2001年金沙遺址重見天日時,最先發現的便是象牙。在此后的發掘中,金沙遺址祭祀區出土了數以噸計的象牙,最大的甚至長達2米,堪稱世界范圍內同時期出土象牙最密集的遺址。通過對象牙埋藏地、出土環境以及相伴出土物,如象牙片、尖狀象牙、柱狀象牙等的綜合分析,證明象牙是古蜀先民用于祭祀的神圣器物。
此次在三星堆新一輪的考古發掘中,考古工作者再度發現大量象牙和部分象牙雕刻件。由此可見,使用象牙祭祀這一習俗,從三星堆時期便已開始,到金沙時期形成鼎盛。
金沙遺址目前尚未發現大型青銅器皿,但出土了若干銅鳥、銅鈴、銅掛飾、銅牛首等小型青銅器和青銅殘片。專家曾推測,這些青銅小件和殘片也許是裝飾在某些大型青銅器上的配件。這個論證是否可信?如今,人們從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物上尋到了蹤跡。
此次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方尊上可見銅鳥裝飾,這與金沙遺址出土的銅鳥幾乎一致。而在此前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神樹、銅尊、銅罍等器物上,也能看到與金沙遺址出土文物中相似的牛首圖案、銅鈴、銅掛飾等。因此,對比三星堆青銅器的形制,金沙遺址的小型銅器可能也是裝飾在大型青銅器上的配件。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曾潔
長約30厘米,寬約18厘米,厚度約在0.12毫米,像一只“金鳳凰”或“金孔雀”展翅欲飛。
專家猜測,它也許是貼在器物上做裝飾用的。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