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打掃干凈,我們的生活環境自然就更好了。”9月15日,在石棉縣迎政鄉紅旗村,凌建國和同樣身穿志愿者馬甲的村民們一起清掃村道和休息區。

據凌建國介紹,村里每周都會組織開展一次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村民們爭當志愿者,共同維護村容村貌家園,營造干凈、整潔、美麗、宜居的生活環境。“無論是道路,還是每家每戶的院壩、門前衛生都特別干凈,環境衛生發生了徹底的變化。”說起村里的變化,凌建國臉上的笑意越來越濃。
走在紅旗村,道路整潔干凈,路邊很難見到垃圾、雜物。“可回收垃圾放綠色桶,不可回收垃圾丟藍色桶,村里人人都學會垃圾分類了。”凌建國說,為進一步鞏固紅旗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成效,紅旗村出臺了《紅旗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實施方案》,在村道上投放垃圾分類桶,并詳細為村民講解垃圾分類的細則。同時,大力實施“4個5”工程,通過清掃道路、清理溝渠、清潔庭院、清運垃圾、清除亂堆亂建,推進改院、改廚、改水、改廁、改圈等工作,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達到通電、通路、通水、通電話、通電視,綠化、美化、硬化、亮化、凈化的新農村標準。
在紅旗村村民聚餐點,不僅有寬敞的場地,還配備了桌椅、冰柜、蒸飯柜、猛火灶等設備設施。迎政鄉紅旗村民兵連長周龍介紹,紅旗村是藏、彝、漢三民族雜居地,曾經高價彩禮、相互攀比、鋪張浪費等現象不同程度影響著村民的生產生活,“村里宣傳推進移風易俗以來,設置了專門的聚餐點,大大縮減村民在婚喪嫁娶方面的開支。”
如今,文明鄉風已吹進了紅旗村的每家每戶,大家都在爭做移風易俗新風尚的引領者。“村里每年都會開展‘好公婆’‘好兒媳’等先進評選活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既成為移風易俗舉措的制定者、執行者和監督者,又使移風易俗成為鄉親們的自覺行動。”周龍說,村民思想觀念的轉變還要歸功于紅旗村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用村規民約將建設美麗鄉村、勤勞致富、愛護環境、遵紀守法、鄰里和睦、孝老敬親、婚喪嫁娶等內容納入其中,讓移風易俗有章可循,在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文明鄉風、淳化民風、移風易俗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石棉融媒 雅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