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明海
1月1日,成都“銀杏大橋”成為市民們打卡的熱點——這座位于成都環城生態公園的成安渝大橋,已于去年年底正式亮相。

一經亮相便火爆出圈,一躍成為天府綠道上的又一網紅地標——走進成安渝橋,猶如踏入“銀杏森林”。橋梁以成都市市樹銀杏為設計元素,通過橋梁裝飾,用不同色彩代表樹木四季的變化。

那么,如此高顏值的景觀橋是如何建成的?
位于成都市繞城高速內側的該座大橋,以成都市樹“銀杏”為主題,全長1502米,平均跨度35米,跨越成安渝高速匝道、成洛大道、大運會直聯通道等道路。

據悉,該橋裝飾工程由中國五冶承建,五冶成都環城生態區生態修復綜合項目(東、西片區)成安渝立交橋裝飾施工標段項目經理況坤介紹,整個“樹洞”造型采用全鋼結構,最大高度30.8米,最小彎曲半徑僅有3.2米,在整座橋梁裝飾裝修的過程中,主要的難點就在于“樹洞”造型的呈現,為了達到完美的景觀效果,項目團隊可謂是下足了功夫。
在“樹洞”拼裝前,項目團隊通過MIDAS、ANSYS WORKBENCH等鋼結構建模軟件率先對鋼構件細部尺寸進行確認,再在現場進行預拼裝,最后才將選好的構件分類編號分批運往施工現場。到了拼裝階段,為確保拼裝“零誤差”,項目團隊采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進行鋼結構安裝控制測量,確保“樹洞”拼裝嚴絲合縫。同時,為了最大程度還原“樹洞”表面形態,在鋼構件加工時,項目團隊還采用激光切割技術切割出形態各異的“樹枝”,增加了整個橋梁景觀造型的靈動性。

為保證近50噸重的“樹洞”與原有橋梁合二為一,屹立不倒,項目團隊也采取了多項創新舉措。例如為了確保鋼構件對接處焊接的穩定,摒棄了常規的對接口設計,而采用了鋸齒狀的“對接爪”設計,增加了接觸面積,并在焊接中采用氬弧焊焊接成型,確保“樹洞”各部分構件渾然一體,強度達標。同時,項目團隊還在樹枝造型的內部增加了矩管作為骨架傳力構件,兼顧安全性的同時又避免了受力構件外漏影響美觀的問題。
除此之外,為極致呈現成安渝橋的景觀效果,項目團隊在施工同時,還根據客戶使用需求,對裝飾進行了深化設計,例如為了讓鋼構件在觀感上更加美觀自然,項目團隊經過多次實驗考察,最終采用圓形鋼管替換方形鋼管;在風動片材質的選取上,采用鋁制風動片替換不銹鋼材質風動片,既節約成本又讓金屬片達到了翩翩起舞、波光粼粼的效果;此外,項目團隊還用鋁板替換普通圍欄,提升安全性的同時還將動植物標本完美嵌入其中,寓教于樂,一舉多得。
中國五冶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