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1月28日電 題:“跑出”大涼山的彝族外賣騎手:為“跑回”家鄉發展而奔跑
中新社記者 岳依桐
30歲的彝族外賣騎手邱有哈子決定今年春節不回家,節假日高額的工作補貼讓他毫不猶豫地做出這個決定。跑外賣一年多來,他每日起早貪黑奔波在成都大街小巷,單量幾乎月月居片區第一。“我想趁年輕,辛苦點多存些錢,早點回家鄉開個餐飲店。”
邱有哈子來自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馬頭山鄉蟲圓村,和當地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他剛成年便迫不及待地“跑出”大涼山,到中國各地打拼。10余年來,他輾轉廣東、江蘇、重慶、四川等省市,離家鄉已越來越近。
積攢資金回冕寧發展,是邱有哈子的夢想,這是在他每年返鄉探親的過程中逐漸成形的。
“家鄉發展得越來越好,變化非常大。”邱有哈子說,過去從外地回家需耗費幾天時間。“坐客車、摩托車,還要走很遠的路。縣城到我家80公里路程要花5個多小時。現在路都修好了,從成都出發,一天就能到家。”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在涼山卓有成效地開展,邱有哈子更堅定了回家鄉發展的決心。“現在年輕人很多,大家消費能力越來越強,我相信餐飲行業在冕寧有市場。”
邱有哈子離夢想成真也越來越近。2020年,他在冕寧縣城購置了121平方米的新房。“有了孩子,責任更重了。除了開店,我還想再買套房子,把家中老人也接過來一起住。”
在成都,來自涼山州的外賣騎手為數不少,僅餓了么一家平臺就超過2200名。對于來自冕寧縣大橋鎮碾子村的補約伍合而言,選擇這項職業的理由簡單清晰:只要肯吃苦就能賺得多。對于文化水平不高的他來說,是一份性價比很高的工作。自去年5月入職以來,他月收入最高時超過10000元。29歲的補約伍合也曾在多個城市闖蕩。結婚生子后,他選擇回到離涼山最近的大城市成都打拼。“家人是我起早貪黑的動力,希望他們過得越來越好,最終我肯定要回到家鄉,回歸家庭。”他說,“雖然還沒想好做什么,但我清楚自己的想法,就是要回去。”
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涼山州普格縣、布拖縣等7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大涼山所有貧困縣均成功摘帽,當地民眾也在奔向新生活的路上跑出了“加速度”。對于這群當初為了更好的生活而“跑出”大涼山的年輕人而言,家鄉的變化正在無形中“召喚”他們回歸。
“這些年涼山的路修好了、高樓建起了,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補約伍合感嘆道,過去自己和同齡人是“哪里有工作去哪里,哪里收入高往哪里跑”,“但現在,很多老鄉都和我一樣,打定主意要回家鄉發展。”
2020年底,補約伍合的表哥蘇足克姑子離開遠在西藏的建筑工地,到成都當外賣騎手。為了讓孩子到縣城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去年購置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商品房。雖然還在熟悉這份新的工作,但辛勤勞動換來的收入已大大緩解了他還房貸的壓力。
“能和家人在一起,沒有誰愿意到處漂泊。”蘇足克姑子說,十年前涼山工作機會不多,大家都想往外跑,但如今在家鄉也能賺錢,回去似乎成了一種理所應當的選擇。“政府推出了很多扶持政策,我準備存點錢回去搞養殖,供孩子好好讀書,希望他以后比我有出息。”
補約伍合也決定今年春節不回家過年,但他的新年愿望仍然不變:辛勤工作,早日攢夠回鄉創業的資金,在曾經想要“逃離”的家鄉長久安穩地生活。這位皮膚黝黑的彝族漢子笑道,“雖然會想念家人,但短暫的分別是為了更長久的相聚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