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zxjzzsc > 中國新聞網

四川:力爭三年完成638個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
2021年12月28日 16: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網成都12月28日電 (楊予頔)28日,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發布消息稱,近日,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印發了《四川省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以生態優先、遵循自然,立足科學、系統修復,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為基本原則,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完成涉及18個市(州)的638個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

  據悉,《行動計劃》共部署了四點任務,一是開展圖斑補充核查,科學謀劃和實施“十四五”時期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對四川省圖斑進行補充核查,為部署全省生態修復工程提供決策支撐。二是實施生態修復項目,根據四川省生態本底與歷史遺留礦山分布現狀和區域問題識別,按照《四川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重點工程安排,依據國家重大戰略布局和四川省山水格局,分區域分時序分階段部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工程。三是推進市場化改革,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意見要求,積極探索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體系。四是強化能力體系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項目立項、實施、驗收、資金管理、后期管護、動態監測、效果評估、績效評價等管理制度,修訂完善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技術指南,搭建項目實施信息化監管平臺,加強項目實施考核評價,全面提升隊伍能力素質。

  《行動計劃》提出,實施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將進一步增強生態廊道聯通性,促進生態系統質量的整體改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全面提升,加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助力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和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構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逐步復原山清水秀、特色鮮明的地方自然景觀,帶動和組織群眾參與生態建設,打造優美人居生活環境,構建生態文明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將引導在建生產礦山自覺實施生態修復,樹立礦產資源綠色開發利用新理念,提升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善待自然的科學意識,營造全社會關心生態、支持生態的良好氛圍,引導、鼓勵居民在生產和生活中形成保護生態、減少環境破壞的良好習慣。(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观看 | 一级a爱视频日本免费 | 日本免费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竹菊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 | 亚洲成AV年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夜色福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