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6日電 (記者 安源)記者26日從四川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近日,經過初評、網絡點贊、專家評審和媒體熱度測評等環節,“四川法院:攻堅執行難,不讓判決成‘白紙’”等十個案例從上百個推薦案例中脫穎而出,獲評“四川政法為民行動十大典型案例”。
據了解,今年4月底,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相關工作部署,四川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全省政法系統部署開展了“政法為民十大行動”。全省各級政法機關立足職責職能,聚焦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瞄準執法司法領域難點痛點堵點,圍繞“政法為民十大行動”,高標準、高質量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近日,四川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辦公室啟動四川政法為民行動典型案例評選,邀群眾“檢閱”行動成效,總結推廣典型做法,持續提升全省政法系統為民辦實事的能力水平。在各地、各有關部門推薦的基礎上,四川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了案例初評、網絡點贊、專家評審和媒體熱度測評等評選工作,最終評選產生“四川政法為民行動十大典型案例”和十個“四川政法為民行動優秀案例”。
四川政法為民行動十大典型案例直面群眾關心的難題,用務實創新的工作“求解”,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針對身份證等儲存攜帶不便、易丟失的問題,省公安廳聯合省大數據中心推出居民身份證、居民戶口簿、居住證等電子憑證,實現一部手機即可“攜帶”多個證件;針對涉公安政務種類多、辦理點分散的問題,今年6月,成都全市290個“一站式辦證點”全部開通運行,實現公安政務“就近辦”;針對川西高原地廣人稀,司法服務難以覆蓋基層的問題,甘孜州法院制定了全新的36條巡回審判路線圖和時間表,滿足群眾多元司法需求。
針對青少年法治教育形式單一的問題,今年5月,四川省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在省檢察院揭牌,通過聲光網電、動漫、微電影等提供“沉浸式”“體驗式”教學,增強法治教育實效;針對警民溝通中轉環節多、群眾訴求難以第一時間解決的問題,綿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直屬一大隊面向社會發布“掃碼評警”系統,辦事群眾掃一掃二維碼,就能對民警的執法服務進行評判;針對檢察服務群眾貼近性不夠的問題,榮縣檢察院通過“檢民一路”搭建起與基層的常態化溝通交流平臺,推出常態化為民服務工作機制,讓檢察機關參與基層治理工作有了抓手。
針對部分案件執行難,判決或成為“白紙”的問題,省法院與多個部門建立了聯動機制,將被執行人財產“一網打盡”;針對法律援助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省司法廳通過深化民族地區對口幫扶、組建省外農民工法律援助律師團隊等舉措,讓法律援助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針對草山、藥山、礦山和邊界地區矛盾糾紛易發多發的問題,阿壩州委政法委攜手毗鄰地區,以聯、防、調、處“四字訣”巧解“三山一界”糾紛。
針對電信詐騙案件多發頻發且部分群眾防騙意識薄弱的問題,高縣建成城鄉社會治理綜合指揮服務中心,成立打擊新型涉網犯罪、警企合作、電子取證“三中心”,打造反詐主題廣場、反電信網絡詐騙科普體驗館,變公安機關“單打獨斗”為“全民反詐”。
四川省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政法為民行動的成果還有很多,這些典型案例旨在總結推廣好的經驗,激勵政法隊伍擔當作為。希望各地各有關部門學習借鑒典型做法,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為民情懷,為群眾提供更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執法司法服務,將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轉化為更多為民實效。(完)
四川政法為民行動十大典型案例
1.四川法院:攻堅執行難,不讓判決成“白紙”
2.四川檢察:寓教于樂,打造特色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3.四川公安:推行電子證照,身份證不再隨身帶
4.四川司法行政:讓法律援助惠及更多需要的人
5.成都市公安局:“一站式辦證點”實現公安政務“就近辦”
6.阿壩州委政法委:“四字訣”巧解“三山一界”糾紛
7.甘孜州中級人民法院:36條巡回審判線路延伸訴訟服務“末梢”
8.綿陽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屬一大隊:“掃碼評警”架起“連心橋”
9.高縣公安局:變“單打獨斗”為“全民反詐”
10.榮縣人民檢察院:“檢民一路”讓檢察服務直達基層
四川政法為民行動優秀案例
1.四川司法行政:織密公共法律服務“服務網”
2.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供應鏈”專治辦案拖沓
3.樂山市公安局:直面“槽點”,打好“緩堵保暢”攻堅戰
4.廣元市中級人民法院:回訪敗訴案件當事人解“心結”
5.鄰水縣公安局:搶抓黃金三小時,高效查找失蹤兒童
6.合江縣公安局:“校警+”共護校園安全
7.青神縣委政法委:矛盾糾紛只進一扇門,解開“千千結”
8.達州市通川區委政法委:政法干警“入網格”,群眾煩憂及時解
9.巴中市公安局恩陽區分局:“背包警務”把服務送上門
10.攀枝花東區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守好群眾“腳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