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6日電 (劉忠俊 葉強平 何敏)16日,走進理塘縣上木拉鄉,清清的河水、干凈整潔的道路是留給每一個進村客人的印象,在這里干干凈凈已成為一種常態,文明行為也成為一種習慣。

走進上木拉鄉旺達村村民四朗拉西的家,家里干凈整潔,廚房里亮澄澄的茶壺、蒸鍋、水瓢等十分醒目,很難想象這是一位年近70歲獨居老人的家。“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打掃一遍家里的衛生差不多要用一個小時左右,每天都要先掃再拖一遍,拖不干凈的再用抹布擦一遍。”四郎拉西稱,打掃干凈了自己也覺得舒服,親戚朋友來家做客、孩子們回家看著也舒心。
2021年下半年,上木拉鄉7個村相繼開展掃干凈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清理垃圾點10處,清運垃圾13車,打撈漂浮物約2噸,清理公路障礙物2處。“組織各村組干部、群眾等積極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通過設置‘光榮榜’、‘差評榜’等方式促進人人講衛生,讓大家從觀念到行動的量變積累,合力創造美麗、留住美麗,讓河清水綠、村道干凈、房屋整潔的村容村貌成為常態。”上木拉鄉長洛絨次仁稱。

“保持一段時間的干凈不難,難的是如何讓干凈成為一種常態,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上木拉鄉黨委書記格絨次乃表示,該鄉通過建立“鄉村戶”三項長效制度,確保垃圾不“反彈”,長期保持干凈的鄉村環境。并將環境衛生公約納入村規民約,村民共同遵守。同時,劃分責任區域,設立固定公益性崗位保潔員,負責轉運垃圾、集中處置垃圾。制訂檢查評比制度,對照相關考核項目,每月評出光榮榜和差評榜。此外,上木拉鄉還成立了一支由老黨員和干部、熱心群眾代表和村組干部組成的環境衛生義務監督隊伍,按照公約對村民房前屋后情況進行監督。
“其實,村民也是愛干凈。”奔戈村支部書記扎西澤仁稱,村民參加環境衛生整治行動后,在家里也放置了垃圾桶,自覺將垃圾倒在公共大垃圾桶。村民不亂扔亂丟,主動撿拾路上、地面的飲料瓶、塑料袋等,并丟到垃圾桶。
理塘縣上木拉鄉通過環境衛生整治專項行動,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形成環境衛生有人抓、有人管、有制度的良好局面,環境衛生發生了較大變化,村民衛生習慣也得到改變,藍天下的鄉村更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