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0日電 (吳平華)宜賓市興文縣作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縣、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興文縣圍繞“打造產業發展‘裂變器’、民生民本‘服務器’、基層治理‘監測器’、輔政決策‘咨詢器’”的目標,在數網安全和數字鄉村建設中大力開展數據應用,先行先試、勇于突破,探索出了一條以縣域數據網絡安全與數字鄉村建設為主題的“數字轉改+數據共享+技術融合+數網安全建營+智慧應用”新路子。
城鄉社會治理數字化 治理便捷高效
“僰王山鎮新城花架上裝飾線路已廢棄,希望相關部門及時處理。”11月29日,僰王山鎮劉先生在智慧城鄉大數據綜合應用服務平臺上留言道。
興文縣智慧城鄉大數據綜合應用服務中心收到后,及時將案件派遣到僰王山鎮政府,鎮政府迅速安排人員前往核查處置,并將處置情況及時反饋給服務中心,從“投訴—受理—派件—處置—回訪—結案”用時不到3小時,及時回應了群眾的訴求。
群眾訴求無小事。借助智慧城鄉大數據綜合應用服務平臺,廣大群眾大到咨詢政策、反映問題,小到尋人尋物、請求幫助,事無巨細都可以通過平臺反映,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既方便又高效,深受群眾好評。
據統計,2014年7月至今,該平臺累計受理涉政府管理、民生服務各類案件40余萬件,幫助找回走失老人和小孩共計62人,找回丟失財物181次,利用數據資源為群眾挽回損失近1.8億元。
此外,該平臺整合了雪亮工程、數字城管、村民家園防護系統、智慧校園、天網等各類視頻2.1萬路,實現多平臺合一和數據共享應用,為打造平安鄉鎮、平安村莊、平安家園提供了數據應用保障。
城鄉便民服務數字化 服務惠民利民
“每月的水電氣費,都是我在手機上繳的,老人不用去繳費廳排隊了,相當方便。”魏先生常年在成都務工,父母年齡大了容易忘記繳納水電氣費,給生活帶來不小的影響。如今,雖然身在外地,魏先生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幫助父母“跑腿”繳費了。
為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讓大數據真正惠及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興文縣智慧城鄉大數據綜合應用服務平臺目前已開通18項便民應用子系統,提供代繳水電氣費、社保、暢游興文等便民服務,累計3000余萬人次參與便民服務應用體驗,交易達8億元。
從覆蓋面而言,興文縣自主開發了居民信息采集APP,動態摸準全縣農村居民的現有住房、教育、醫療、收入等基本情況,實現所有村民指標實時監測,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基層治理等提供大數據支撐。
全縣農村中小學安裝“班班通”,實施名師課堂及專題課堂利用數字資源全覆蓋項目,免費提供各科教學資源,輕松共享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縣域醫療集團實施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全縣12個鄉鎮衛生院實現集團內遠程診療,均采用電子病歷。
城鄉經濟發展數字化 產品走向大市場
走進位于興文縣共樂鎮的西南小龍蝦孵化基地,攝像頭、傳感器……等科技感十足的設備令人眼前一亮。該基地占地380畝,主要孵化澳洲淡水小龍蝦、克氏原螯蝦等蝦苗,可為10萬畝稻田供應蝦苗,年產值1億元。
據悉,興文縣通過“數據跨界共享+技術融合+智慧應用”,初步建成2萬畝核心稻蝦現代農業數字化園區,依托物聯網、傳感器等先進技術,實現園區稻蝦養殖數據實時采集,同時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對各采集匯總的稻蝦產業數據進行實時、歷史大數據分析,為全縣10萬畝稻蝦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此外,地方農特產品通過“觸網”,銷售量大大提升,2021年1-10月,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3.2億元。
為織密電商網,惠及更多群眾,興文依托電子商務產業園和創新創業孵化園,構建了縣鎮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建成1個現代智慧農業園區、1個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12個鄉(鎮)級電子商務服務站、129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孵化出1家區域電商平臺企業、3家專營我縣農特產網絡銷售企業、100余家個體網商。
據悉,目前農副產品生產企業入網率100%,上行農產品100余種,農業專合組織入網覆蓋率80%,培育了“九絲紅”“方竹筍”“烏骨雞”“富硒大米”等優秀電商品牌,興文縣成功創建為省級電子商務脫貧奔康示范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