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2日電(陳梅 王術英) “按照原先劃定界址的來,誰也不準越界,在各自牧場放牧....”近日,壤塘縣上壤塘鄉會議室一起牧民草場糾紛當面化解,牧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爭相發表自己的看法,整個會議室蕩漾著緊張的氣氛。
當事人為上壤塘鄉康龍村村民革迫與柔生,雙方分別于2006年、2020年先后兩次為草場邊界引起矛盾糾紛,甚至還出手相向,革迫前后兩次受傷治療,花費醫療費數萬元。壤塘縣林草局、信訪局以及鄉、村調委會組織調解,革迫因傷醫療費盡管得到解決,但對于草場邊界糾紛兩家始終未達成協議,調解無果。
為化解信訪積案,調解矛盾糾紛在基層,壤塘縣成立四支綜合整治專項小組。其中,糾紛化解專項小組由縣委統戰部部長為組長,縣鄉兩級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駐扎到鄉鎮,深入遠牧點、牧民家中,詳細摸排、梳理現存和潛在的矛盾糾紛,召開分析研判會,集中進行矛盾糾紛化解。革迫與柔生的牧場糾紛便是集中化解的典型一起。
糾紛化解專項小組駐扎上壤塘鄉以來,專項組成員多次深入到康龍村遠牧點現場實地查看,了解過去草場劃分的老干部及知曉情況的在場人員,做好調查筆錄,同時通過當時實施政策與現行法律相結合綜合研判,積極加強法律政策宣傳,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分別做好雙方存在的思想疑結工作,現場再次確定草場界址,辦好“三山一界”協議,找準解決問題的途徑。一番努力后,2021年12月14日,革迫和柔生化干戈為玉帛,雙方握手言和,高興地在調解協議上簽署了各自同意協調的名字,一起十余年的矛盾糾紛成功化解。“終于把我心里的疙瘩給解決掉了,非常感謝縣里下來的調解員們,如果不是他們的幫助,這事不知道還得等多久才能解決。”柔生一臉感激地說。
近年來,壤塘縣將建設平安壤塘作為美麗幸福壤巴拉家園建設的重要抓手,切實開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建立起縣、鄉、村三級相貫通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中心,形成了“縣級統一領導、鄉統籌推進、村具體實施”的工作格局。近5年來,縣多元化解調解中心和鄉、村調委會人民調解員通過化糾紛、解心結,調處各類矛盾糾紛600余件,成功率達98%,群眾滿意率達99%。
“下一步我們將及時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認真分析研判,一件一件逐條化解,將矛盾糾紛調處在萌芽狀態,為全縣人民營造更加安居樂業、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壤塘縣糾紛化解組副組長特王說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