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8日電 (魯星)“無農不穩,無商不活”。2012年,民盟瀘州市委副秘書長、瀘州市鄉聯會副會長、瀘州市對口支援鄉城縣辦公室副主任蘇懿立下“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鴻鵠志,集結烏蒙山區60余戶農民成立了四川省首家市級新型基層供銷合作社——瀘州市烏蒙山供銷合作社,帶領村民養殖烏雞,邁向了脫貧致富和振興鄉村的漫漫新長征路。
鄉賢聚賢功不唐捐——扶貧扶長遠,助農助增收

大寨苗族鄉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林海之間,交通閉塞、產業薄弱。蘇懿選擇在這里創業,并非心血來潮,恰恰是看中了烏蒙山區北麓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峰巖烏雞蛋肉兼用、營養豐富且藥用價值極高的特點。
“資金不是問題,技術才是關鍵。”蘇懿對專合社的發展方向目標明確。很快,一個擁有3000套祖代規模孵化場,與中國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8所高校組建戰略聯盟的科研育種基地建設投產,對烏雞進行提純復壯。接著,合作社又在敘永縣枧槽苗族鄉建設5000套祖代規模的育種基地,現可達到年孵化優質土雞苗100萬羽的產能。
作為瀘州市鄉聯會副會長,蘇懿在專合社成立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鄉賢聚力,把烏蒙山地區品行好、有能力、受敬重的能人賢士凝聚起來,共同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合作社積極推廣“政府指引、市場導向、農戶合作”的“六統一”產業扶貧“大寨模式”,走出了一條“特色化、品質化、現代化”的增收致富新路。值得一提的是,該模式被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收錄進“四川省農業產業扶貧典型范例匯編”。
十年磨一劍。合作社先后在12個貧困地區建設富硒養殖示范基地,集體出欄烏雞30余萬只。合作社還研發麻辣雞、風吹雞等20余種口味,培育果香型、藥用型等10余種品系,獲得社員的認同和市場的認可。為拓寬銷售渠道,合作社先后推出“益康天鮮配”e購e扶小程序、“酒城優品·勞模優品”APP等線上銷售平臺,并開設50余個“小區消費扶貧站”,安裝近400臺“消費扶貧智能專柜”,建造冷鏈物流配送站,進一步完善線下配送體系。
對口支援精耕細作——產業相融合,供銷一體化
甘孜州鄉城縣是瀘州市對口支援縣。2018年,蘇懿在瀘州市委統戰部和鄉城縣人民政府的協調下,決定綜合利用鄉城藏雞、蘋果、藍莓等國家地理標志,在國家4A級景區青德鎮打造“遇見香巴拉”田園綜合體。
陽春三月,果園的桃花嬌艷欲滴,為高原的黃土地增添了一抹亮色。“園區建設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瀘州市先后投入對口幫扶資金1500萬元,主要用于果苗培育、園區灌溉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第三輪項目編制規劃還將繼續投入資金,用于農特產品體驗中心、智能化管理建設等方面。目前,基地種植有黃桃、蘋果、藍莓、車厘子等果木,不久還將養殖林下雞,即將完成從‘荒山’到‘花果山’的完美蛻變。”蘇懿欣慰地說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后,合作社將在鄉城縣收獲的第一批糧食——40噸高原土豆運抵武漢,為抗擊疫情盡綿薄之力。2021年,瀘縣“9·16”地震發生后,蘇懿積極捐贈車厘子、烏雞等救災物資,助力瀘縣災后重建工作。
十年間,合作社圍繞“優勢、創新、特色”發展路徑,由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整合瀘州市以及對口幫扶的涼山州普格縣、鹽源縣和甘孜州鄉城縣、稻城縣的生態環境和資源富集優勢,牽頭實施“鹽源縣百萬蘋果雞產業扶貧”“普格縣螺髻山烏雞全產業鏈”“‘稻城飛雞’全產業鏈”“瀘州市百萬烏雞產業扶貧”“合江富硒烏雞產業園”等項目。至此,深藏山閨的烏雞搖身一變成為振翅一飛的“鴻鵠”,為以上地區增收逾千萬元。
結緣千里篤行致遠——“鴻鵠”出巴蜀,共續“浙川”情
2021年,當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攻堅戰的號角吹響,“浙江綠谷”麗水市與“西蜀玉珠”瀘州市結緣千里之外,正式成為親密的兄弟伙伴。
自去年起,一輛輛滿載合作社冷鮮雞的運輸車翻山越嶺來到甌江之畔的浙江省麗水市,兩座同屬長江經濟帶上的節點城市共續山水情。
作為浙江省政府采購云平臺、麗水市總工會“消費扶貧”活動平臺合作單位,合作社積極響應兩地“鞏固拓展扶貧協作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以“消費幫扶”為紐帶,實現雙向協作、互利共贏。下一步,合作社還將整合瀘州市對口支援地區高原農特產品,精心設計“浙江所需,瀘州所能”的消費扶貧“大禮包”,讓四川高原地區農特產品走出大山,走向東部市場。
百業待興未來可期——我有創新夢,共畫“同心圓”
2021年9月,浙江省余杭區攜手對口支援地稻城縣共同打造“亞丁集市”網上商城平臺。同年10月,合作社與稻城縣國資公司合作成立的公司與杭州一家網絡公司達成“亞丁集市”網上商城平臺委托合作運營意向,旨在整合甘孜地區的蟲草、雪蓮、藏香豬等優質扶貧產品,以“消費幫扶”的形式,為高原地區的農特產品插上數字翅膀、破解銷售難題。今后,只要打開手機小程序下單,這些商品就能郵寄到家。
“2018年,合作社幫助稻城縣推廣、銷售土豆粉條,創下了30余天銷售2.6萬斤共計57萬余元的佳績。今年,我們已分別在鄉城縣和稻城縣籌建大型土豆制品加工廠和雞湯自熱米飯廠,既能幫助支援地銷售特色農產品,又能為老百姓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一舉兩得。”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羅志良介紹。
除此以外,蘇懿還結緣臺灣企業,實施川臺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并成功創建“川臺鄉村振興合作示范園”。
正值“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中國夢”弦歌不輟,“鴻鵠志”精誠如昨。蘇懿將帶領合作社一如既往地踐行“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鴻鵠志向,秉承“輸血與造血結合,幫扶與合作并舉”的發展理念,持續抓好特色產業,探索產業綜合體開發模式,繼續充當瀘州鄉村振興的“同心”紐帶和窗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