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7日電 (程歡悅 彭蓓雨)近日,眉山丹棱縣基層應急救援能力提升成果展示現場,當地自主創新研發新的滅火救援法及20余件套革新升級的器材裝備吸引了大家關注。

“丹棱縣張場鎮一居民住房突發火災,接警后大隊立即啟動了聯動響應機制,迅速調度火情發生村級應急分隊先行趕往現場進行初期火災控制。與此同時,消防站救援力量也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啟動儀式現場,一場突發農村居民住房火災處置模擬演練上演,演練將丹棱縣基層應急救援體系以最直觀方式展現在大家眼前,新模式、新裝備、新戰法,丹棱縣基層應急救援能力的提升讓群眾吃下了“定心丸”。
“救援隊通過便攜式高壓消防泵、80毫米和40毫米水帶、多功能水槍等裝備有效組合,增加進攻點位,為控制火勢蔓延、成功撲救火災爭取了寶貴時間。”丹棱縣消防救援大隊政治教導員黃兵稱,此次模擬演練采用的就是丹棱縣消防救援大隊創新研發以40毫米水帶和便攜式消防泵為核心的滅火新戰法(下稱:“80/40”滅火法)。
2021年1月25日,丹棱縣齊樂鎮獅子社區一農房起火,由于道路狹窄,消防車輛無法抵達最佳滅火地點,只能靠消防員抬著笨重的手抬泵、提著沉重的65毫米水帶進場滅火。由于附近水塘雜草多、淤泥厚,不一會兒就已堵塞報廢兩臺抽水泵,給救援工作帶來了巨大困擾。

“一直來,都采用口徑80毫米+支線口徑65毫米的標準配置(簡稱“80/65”滅火法),這樣的配置有其歷史淵源和現實需求。但在實際滅火特別是農村滅火救援中,這樣的配置已不是萬能選擇。黃兵表示,探索過程中方案一次次被推翻重來,困難一個接一個層出不窮,隊員們見招拆招、大膽探索,從自創40毫米多功能水槍,到各類型號接口,再到就地取材發明一系列便捷輔助設備,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80/40”滅火法。
丹棱縣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芶志超稱,滅火作戰前突車以消防皮卡改裝而成,車載5人剛好構成一個戰斗編隊。由于車輛底盤高、車身相對較窄,能迅速趕赴現場進行火情偵察和初期控火,為后續N輛消防車爭取了寶貴救援時間。據統計,城市環境下“1”模塊能先于“N”模塊3—5分鐘時間抵達火場,并且道路情況越不利,“1”的先發優勢越突出。
下一步,丹棱縣將以“80/40”滅火法和“1+N”作戰編成為基礎,提檔升級各鄉鎮和村(社區)微型消防站,夯實基層應急力量建設,有效提升全社會抗御災害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