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涼山6月20日電 (記者 岳依桐)“在日本,如此大規模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園非常罕見,沒想到涼山州現代化農業發展速度這么快。我會對此進行全面報道,為日本各界打開了解涼山的一扇窗口,期待能促成涼山和日本在這一領域的合作。”20日,在四川涼山參訪了多個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后,日本《關西華文時報》副總編輯蒙令華如是說。

圖為6月20日,海外華媒代表在越西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參觀蘋果包裝車間。中新社記者 王磊 攝
由四川省僑務辦公室、中國新聞社四川分社主辦的“行走中國·2021海外華文媒體聚焦涼山脫貧攻堅成果”活動于16日至22日舉行。涼山州現代化農業發展現狀及前景獲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25家海外華媒代表點贊。
以色列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農業物聯網系統以及水培、霧培等科技化栽培模式……在涼山州昭覺縣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智能玻璃溫室大棚內,海外華媒代表對各類農業科技十分關注。蒙令華表示,經科技力量“加持”的規模化智慧農業產生的經濟效益更可觀,在帶動周邊村民增收的同時,也能為鄉村產業持續“造血”。

圖為6月17日,海外華媒代表在昭覺縣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智能玻璃溫室大棚內參觀。中新社記者 王磊 攝
近年來,得益于中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等幫扶政策,智慧農業的“春風”吹進大涼山,產業發展不斷夯實彝區“致富路基”。由廣東佛山援建的喜德縣魯基鄉現代農業循環產業園是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之一。水培育苗技術、自動化播種機等農業科技已在該園區應用,能全面監測種植情況的溯源監測系統也即將上線。
“在該園區,我看到了新理念、新品種、新技術和通暢的銷售渠道。”在俄羅斯《龍報》總編輯商永看來,產業幫扶是中國精準扶貧模式的重點,為被幫扶地區創造了可持續發展的機會。“中國在減貧事業開展過程中涌現的創新模式對全球減貧事業都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我將通過報道為俄羅斯受眾講述涼山智慧農業的發展故事。”
在架設了縣內首個5G基站的越西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監控攝像頭和傳感器隨處可見,專門的氣象、蟲害監測站正“護航”蘋果、番茄、黃瓜、青椒等作物生長。迪拜新聞網副總編輯楊志紅表示,“此行在涼山看到多個科技含量很高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園,科技為傳統農業賦能,使其產生更多附加值,有助于村民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
“從育種到銷售,科技的作用貫穿涼山現代化農業產業全鏈條。”楊志紅稱,作為海外華媒,自己將面向海內外宣傳推廣涼山現代化農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