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9日電 (衡歡)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近年來,西充縣青獅鎮以“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為抓手,大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全力激活村集體經濟增收“源頭活水”,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徑。
日前,在西充縣青獅鎮觀音橋村,隨風起伏的稻田一望無際,玉米、高粱、大豆長勢喜人,花椒林里,村黨支部書記鮮于漢走走停停,認真指導村民為花椒樹修枝、打藥。

“每年花椒收獲后,都要及時修枝,為來年的豐收打好基礎。”望著眼前蓬勃的產業發展場景,鮮于漢感慨萬千。幾年前,村里是另一番場景:農業種植零散、管理粗放,土地撂荒嚴重,全村無支柱性產業、發展無帶動、群眾增收無來源,是典型的集體經濟“空殼村”。
鮮于漢介紹,2022年,觀音橋村成為該縣集體經濟扶持村,在西充縣委組織部的指導下,該村以“公司+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打造青花椒產業精品園50余畝,輪種小麥、玉米、大豆等糧油300畝,魚塘50畝,養殖跑山豬近100頭,并對產業園區進行土壤改良、水利建設、修建產業路等,良好的產業發展帶動務工村民人均增收5000余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0萬元。如今,該村民風淳、產業興、村容美,蝶變成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西充縣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在該鎮老家灣村,同樣是一幅村美民富的振興之景。在該村小龍蝦養殖基地,村民們正忙個不停,他們有的打撈,有的運輸,有的分揀,一片繁忙。“我們的小龍蝦從4月份就開始銷售,最多的時候一天銷售300多斤,供不應求。”該村黨支部書記李德永說,目前全村發展稻田蝦近100畝,今年預計銷售額12萬元。

同樣作為該縣集體經濟扶持村,該村成立老家灣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按照“黨支部+農戶+業主”模式發展稻田養蝦,種植有機柑橘、優質糧油等,從一個脫貧村逐步發展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0余萬元,同時帶動50多名村民就近務工,實現持續增收。
觀音橋村、老家灣村的蝶變與發展,都離不開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西充縣青獅鎮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在西充縣委組織部指導下,相關工作人員具體參與實施,該鎮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充分落實集體經濟扶持村項目,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激活要素,合理開發”工作思路,抓重點、強機制、促增收,不斷提高村集體經濟組織自我“造血”功能,促進村集體經濟實力整體提升,成為南充市鄉村振興優秀鄉鎮。目前,該鎮正創建五星級有機糧油示范園區,建成青花椒精品園區3500畝,近10個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均20萬元以上,處處呈現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氣象,村集體經濟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