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0日電 (張文良)驚蟄剛過,大地回春。轉孔、接種、碼堆……大山深處的廣元市利州區白朝鄉永久村香菇基地里,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土地不會辜負春天,腳步得跟著節令走,村民們正搶抓節令,培育椴木香菇。

利州區是“中國椴木香菇之鄉”。“利州香菇”,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全區有33萬畝山區林地資源,其中,7000公頃的原始水青岡林,是椴木香菇的絕佳種植環境。利州香菇菌蓋圓整肥厚,花紋自然,菌褶整齊,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椴木香菇對自然條件要求較高,在溫度、水分、周圍植被適宜的情況下才能出菇。永久村海拔1200米左右,境內森林資源優越,氣候條件正好適合椴木香菇種植。多年在外種植藥材的村民王仕弟正是看中了村子獨特的自然資源,便決定返鄉創業。他流轉10畝土地,開始籌建8萬椴椴木香菇基地。
“我們村資源豐富,就是缺個致富帶頭人。現在王仕弟回來了,他腦袋瓜好使,帶領我們發展椴木香菇。”村民羅建龍邊轉孔邊說。“我們兩口子都在基地務工,干得舒心,掙得也開心!”

近年來,利州區以白朝食用菌省四星級園區為核心,形成“一中心四基地”的發展格局,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同時不斷加強科技賦能,先后與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簽訂了院地合作協議,建立專家工作站,定期邀請食用菌專家團隊到利州開展現場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不斷提升食用菌品質。
“返鄉能人與村集體合作,盤活‘沉睡資產’,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永久村支書羅玉均介紹,隨著椴木菇的價格持續穩定上漲,這種“家門口”的產業是解決當地農民就業,帶動農民增收的好機遇、好選擇。該基地的建設,必將增強鄉村振興動力活力,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優勢特色產業。
好產業,美了鄉村,鼓了腰包。據統計,2024年利州區發展食用菌約4000余萬椴袋,總產量達3200噸,食用菌綜合產值達到4.5億元。帶動村民3425人,人均增收2000余元。
“我們將圍繞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定位,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理念,制定推廣食用菌綠色生產技術規程,構建食用菌產業綠色生產體系,促進生產生態協調發展,使‘綠水青山’源源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利州區食用菌產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