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上旬,2021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名單正式揭曉,四川省仁壽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吳建忠作為四川公安僅有2名上榜民警中的一位,引起廣泛關注。吳建忠能上榜,是因為他是一位命案必破的熱血鐵警。在給他的授獎詞中寫道:12年命案必破,900余侵財民生案件有他的身影;70件大要案件,犯罪嫌疑人在他手下無處遁形。一身虎膽,他用身軀飛撲毒販槍口;千里追兇,他用行動詮釋使命擔當。一身警察制服,記錄了20年的艱險風霜;一腔執法熱血,捍衛了人民幸福安康。
一場殊死搏斗
被耗盡最后一絲力氣的吳建忠癱坐在地,大口喘著粗氣兒,腦海里一片空白。
就在四五分鐘前,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種結局,一種是成功抓獲眼前這名嫌疑人;另一種則是自己被嫌疑人的車放倒并被車拖著走,十有八九可能挨上槍子兒。
轉眼12年過去了,從警后經歷的第一次危險的抓捕,吳建忠至今回想起來仍然記憶猶新。
四月的一個下午,一賓館中走出六七人,門口隨行的兩輛小轎車隨時準備出發。而這伙人,吳建忠和隊友們已經連續跟蹤了60多個小時了。
“抓”!一聲令下,一組刑警撲上去控制還沒上車的人,吳建忠帶著剩下的兩名隊員去抓欲駕車逃跑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這起案件正是公安部部督的“3.29”特大制販毒案件。
嫌疑人的車已啟動,來不及多想,吳建忠帶隊沖上去,一把拉開車門,控制住方向盤后順勢扼住嫌疑人脖子使勁往外拽,一名隊員協助將嫌疑人的左手往外拉,另一名隊員準備從副駕駛入車將嫌疑人往外推。嫌疑人此時則拼了命用右手去夠主副駕駛座之間的扶手箱,因為那里有一把已經上膛了的仿六四式手槍。
吳建忠當時已經看見嫌疑人的手已經摸到槍,可車內空間太狹小了,自己根本使不上勁兒,但又絕不能有半點松懈,因為嫌疑人拿到槍后就可以開槍還擊。
雙方在這場關乎生死的力量拉鋸戰中足足持續了四五分鐘后,嫌疑人終被拽下車制服。令人后背發涼的是,就在這輛車內,警方后來還搜出了另外兩把手槍,共計子彈13發。
早在抓捕之前,作為此次抓捕行動總指揮的吳建忠已經得知對方攜帶槍支,但是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沒有時間害怕,一心想的就是要把嫌疑人抓獲歸案。回想起那場抓捕行動,有著先后參與偵辦侵財類民生案件9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的赫赫戰功,并先后榮獲“全國公安優秀刑警”和 “四川十大法治人物”的他坦言,只是現在想想有些后怕。
警察是百姓的保護傘
“為了母親的微笑,為了大地的豐收……金色盾牌,熱血鑄就,危難之處顯身手。”一曲《少年壯志不言愁》照亮了吳建忠幼年朦朧的警察夢。
吳建忠兒時的仁壽縣經濟落后,在他的記憶里,農民家里的經濟來源只有飼養家禽,種植棉花、西瓜和辣椒,老百姓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棉花是最重要的經濟支撐。上中學時目睹小混混搶棉農血汗錢讓他覺得,警察才是老百姓唯一的保護傘。
電視劇《刑警本色》更是讓他對刑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中以優異成績畢業,原本有其他熱門的職業選擇的吳建忠毫不猶豫地填報了中國刑警學院(四川班)偵查專業,畢業后他順利考進警察隊伍。
短暫地欣喜之后,失意接踵而至。自己既然學的偵查專業肯定想干偵查的事情,但是被分配至龍馬派出所負責治安工作,做的和學的是不相干的事情。盡管有幾分懊惱,但是干一行愛一行,那時龍馬派出所管轄13個鄉鎮,吳建忠負責其中一個鄉鎮的所有事務。
從第一天工作開始,吳建忠便保持著每天記日記的習慣。
吳建忠日記的內容是每天發生的事情,重點研究的事情中每個人發言的內容他都要記錄,晚上回去自我總結,這件事情為什么自己和別人表達的內容不一致?原因是什么?內容篇幅短至幾行,長至一兩頁,那種16開約一指厚的筆記本他每年至少要寫三本,現在堆起來已經到他的肩膀了。正是由于這種日積月累的換位思考方式逐漸轉化為他的全面立體的思考方式,最終演變為他的工作模式。
治安這一塊是社會基層最前沿的堡壘陣地,不僅要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更要在處理每一個糾紛中分析不同行業、不同人的心理狀況,在治安科的工作經歷讓吳建忠對社會情況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認識,也為他進入刑偵隊伍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說審訊,對他來說這其實就是一種語言的交流和碰撞,要從嫌疑人口中得到想要的信息,就必須要其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判,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去年9月仁壽公安在辦理一起掃黑案件中,嫌疑人及其組織成員因曾多次受到公安機關打擊,悉心研究我國法律,能精確掌握其涉罪名的構成要件,事先串謀如何應對公安機關審查。而大多數受害人懼怕收到嫌疑人打擊報復,不敢向公安機關如實陳述。
吳建中得知這一情況后逐一對每一個受害人進行研判,逐漸打消其顧慮,為案件偵辦工作打開突破口。
做好每一件事
“業務水平高,對工作一絲不茍,愛學習肯鉆研。”作為十多年的同事、仁壽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李勇這樣評價吳建忠。
“業務素質不高,偵查思維不強,破案技能很弱。”對于自己初入刑偵工作的表現,吳建忠毫不客氣地評價道,因為從學校學到的偵查知識,始終沒能在實踐中去檢驗。
為彌補這一短板,吳建忠開始大量地翻閱以前的卷宗,仔細觀察記錄老同志的做法,追著身邊的前輩問辦案技巧和細節,最后拿出一件案子,從接警到起訴的整個流程和所有細節,都在手上做一遍、在腦海里過一遍。靠著這套踏實細致的法子,吳建忠在兩個月內熟練掌握了各類偵查技能和技巧。
從進入刑警大隊至今,吳建忠參與辦理的70多件大案要案中,最令他自豪的要數今年年夏天參與偵辦的那起殺人案。
6月24日下午,群眾報警稱在汪洋鎮的一出租屋內嫌疑人殺死一人,并劫持一名女性出逃。經過調查摸排,當晚12點,警方確定嫌疑人的逃跑路線后立即展開抓捕行動。
那邊地形屬于喀斯特地貌,山上有很多溶洞,又為在山區中的抓捕行動增加了難度。經過一天的分片地毯式搜查后,第二天上午十點,戴著口罩、形跡可疑的一男一女手挽手出現在吳建忠和專案組的視線中。
這里沒有出現疫情,他們怎么會戴口罩?進一步觀察發現這兩人雖然衣服與監控最后顯示的畫面不一致,但是鞋子卻是一摸一樣。
他就是吳建忠和隊友們要找尋的嫌疑人!
確定目標后,吳建忠與身邊三名隊員一邊跟在嫌疑人身后一邊確定營救方案。
原本一直往前走的嫌疑人這時突然轉向,迎面朝吳建忠等人走來,隨后拉上人質就往前跑,見此狀,吳建忠一行跟著追了上去,從嫌疑人手中奪回人質,并最終在一處水池中將嫌疑人抓獲,當場在嫌疑人身上搜出一把30公分左右的匕首。
“這回自己挽救了一條活生生的命,這個嫌疑人也不會再繼續危害社會了。”這是吳建忠認為這個案子最令自己自豪的點。
在吳建忠看來,只有愛一項職業才會干一項職業,在工作中逐漸迷戀上這項職業就會思考它的價值,對它產生敬畏。警察這項職業也要在這個過程中去感受它的神圣感和使命感,自己要做的,就是要肩負使命、責任和擔當,認真去做好每一件事。(雷宏 王忠明 周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