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純一和他收藏的收音機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郝勇 文/圖
“這是什么收音機,看上去好古老,有一種很復古的感覺。”“這個收音機才手掌那么大,我喜歡這款。”近日,在仁壽縣城北小學校的“科普進校園”活動上,面對各式各樣的收音機,小學生們充滿了好奇。
這些收音機的收藏者是七旬老人朱純一。目前,他收藏了1000多臺收音機,從礦石收音機到電子管收音機、晶體管收音機、集成電路收音機,種類齊全;從臺式、落地式、便攜式到袖珍式,款式繁多。
從中學時代自己動手組裝第一臺收音機開始,風風雨雨幾十年,朱純一見證了收音機從奢侈品到必需品、收藏品的歷史轉變。
如今,朱純一最大的愿望是能在仁壽辦一個收音機收藏博物館,把他的藏品全部展示出來,讓更多的人看到這些有關聲音的記憶。
說起對收音機的感情,還得追溯到朱純一上小學的時候。小學二年級時,有一篇課文介紹了收音機,老師還在課堂上演示了組裝收音機的全過程。
朱純一覺得很神奇,對收音機產生了濃厚興趣。無論何時何地,只要看到收音機及與收音機有關的東西,都要去摸一摸,看一看,一看就是大半天,直到人家不讓看了,才依依不舍地離開。
朱純一記憶最深的是,自己初中時動手組裝了第一臺收音機,讓他興奮得徹夜難眠。
初中物理課的學習,讓朱純一懂得了聲波傳送原理。朱純一喜歡與高年級的同學結伴,在觀看和學習他們組裝礦石收音機時,產生了親自動手組裝收音機的想法。
回家后,朱純一便央求母親給他錢買組裝收音機的配件,卻被母親拒絕了。之后又找到父親,父親慈祥地撫摸了一下朱純一的頭,悄聲叫他寫一個需要的材料清單。此后,好長一段時間,父親都未對他談起此事,朱純一以為無望了,嘆了一口氣,悄悄地開始了撿炭花賣攢錢。
不想,在一個深夜,父親叫醒了他,從貼身的衣服里掏出一個紙包,他在睡意蒙眬中打開,原來是前些日子寫給父親清單上的那些東西。頓時,他睡意全消,雙手緊緊地攥著那一包電子管零件。
第二天,朱純一用母親的首飾盒作機殼,一截8號鐵絲在蜂窩煤爐中燒紅鉆孔,“朱純一牌”第一臺電子管收音機就這樣在父親的支持和母親的嘮叨中成功組裝了。
2010年退休后,朱純一開始了收音機及無線電產品的收藏之路。
朱純一認為,收音機還是一種歷史的見證。“‘愛國光榮’牌收音機,專門為抗美援朝生產,表達全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堅強決心;紅旗6204C型電子管收音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全國產化收音機,標志著中國無線電工業的起步;2008年,為‘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缺電環境專產的手搖式袖珍收音機,是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歷史定格……”說起收音機,朱純一滔滔不絕。
朱純一說,集成電路出現后,收音機開始隱身于手機、電腦、電視、汽車音響以及隨身聽中,正是這樣,收藏這段歷史,留下時代物證,成為一件十分必要和很有意義的事情。
近年來,朱純一還把自己收藏的收音機和收音機的相關知識帶進了校園,希望年輕一輩了解歷史,更加熱愛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