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龍香(左)在創作漫畫作品。王磊攝
中新網1月29日電(曹惠君、起鈺婷、劉剛)都說“高手在民間”,這不,在四川自貢市榮縣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名叫程龍香的“農民漫畫家”,就帶領一群農民畫出了“大名堂”。
程龍香拿起畫筆畫漫畫,已有39年。30多年來,程龍香和一群“活躍在鄉下的泥腿子秀才”,在農忙時節,扛起鋤頭務農;農閑時,就拿起畫筆創作各種各樣充滿農村生活氣息的漫畫。他們把漫畫畫上了各類報刊雜志,有的作品甚至漂洋過海走出了國門。

程龍香(左)向游客介紹漫畫。王磊攝
“泥腿子”畫出了“大名堂”
1962年出生在雙石鎮大竹林村農民家庭的程龍香,從小喜歡畫畫。沒有人教,他就自己琢磨,沒有錢買畫筆,就用竹棍在沙地上作畫。當他的畫有模有樣后,到了逢場天(趕集),才十多歲的他就開始學著別人擺個畫攤畫像,運氣好的時候,一天能掙到好幾塊錢。
1982年4月,程龍香第一次在榮縣文化館參加農民漫畫培訓班,當時,文化館訂閱的報紙《諷刺與幽默》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因為這個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并喜歡上了漫畫,從此走上一邊從事農業生產勞動一邊自學漫畫的創作之路。
39年來,勤奮刻苦的程龍香從未中斷畫畫,至今已有3000余件作品先后在全國100多家報刊發表。5件作品先后入選比利時、日本國際漫畫大賽。
程龍香說,在自己的漫畫創作生涯中,尤為深刻的是《多此一舉》這件漫畫作品。當時,農民交公糧時環節太多,給農民造成很大不便。于是,他有感創作《多此一舉》反映情況,并于1983年在榮縣《文藝生活報》上發表。作品發表后,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并及時改進了交公糧方式。
這次為民而畫,讓程龍香堅定了畫漫畫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從此,當地村民也不再說他畫漫畫是“不務正業”,還常常為他的作品點贊。

漫畫小鎮的一角。王磊攝
把家鄉畫成了“漫畫小鎮”
1986年,程龍香創建四川省“榮縣雙石鎮農民漫畫組”,一些喜愛畫畫的村民紛紛加入,越來越多的人登門學畫。于是,程龍香在家開辦起免費培訓班,無償傳授漫畫技巧和心得。
2014年7月28日,榮縣雙石鎮農民漫畫組正式注冊為“榮縣農民漫畫協會”,讓這群愛畫漫畫的農民有了找到“家”的感覺。如今,在程龍香的帶領下,榮縣農民漫畫創作隊伍日益壯大,參加創作的成員已有50余人,年齡最大的82歲,最小的才8歲。這些漫畫愛好者已先后發表作品4500余件,其中80多件獲獎。他們創作的作品先后16次被送到省內外巡回展出,兩次代表四川省參加全國農民畫展覽。
漫畫協會成員們還在當地的多所中小學校開展漫畫培訓,吸納培養漫畫興趣愛好者,不斷壯大農民漫畫隊伍。目前,已舉辦漫畫培訓班220余期,培訓學員近2000人。
2008年榮縣雙石鎮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3年12月,“榮縣農民漫畫”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今的雙石鎮,已成為遠見聞名的“漫畫小鎮”,在村莊的墻壁上、公共設施中隨處可見充滿鄉土氣息的漫畫。2019年建起的漫畫博物館已成為當地旅游打卡地,也是這些農民的漫畫創作場所。在這里,你可以見到上世紀80年代發表的漫畫作品,一幅幅生動幽默的漫畫,讓你一下子仿佛穿越到40年前。

農民漫畫創作者正在創作。王磊攝
讓“土味”漫畫走得更遠
30多年來,向程龍香學藝的弟子已達200多人。榮縣東佳鎮村民虞德忠家庭經濟困難,程龍香每次還給他準備好回去的車費。如今,虞德忠學藝有成,漫畫作品先后在多家報刊上發表。
除了吸引不少像虞德忠這樣的本地農民加入到漫畫創作中,榮縣農民漫畫協會還影響了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在廣州打工的“80后”莫秀英就是其中一位。莫秀英從小就喜歡畫畫,在沿海打工從事產品設計包裝。了解到家鄉的漫畫協會發展后,2018年,她放棄月薪過萬的工作,回鄉跟程龍香學習漫畫創作。
3年來,莫秀英在程龍香的幫助和指導下,把鄉村振興工作融入到漫畫創作中。她和漫畫協會成員們瞄準榮縣本地特產、小吃等元素,創作了許多帶有“泥土芬芳”的漫畫作品。這些作品將小吃的每一個制作步驟都展示出來,讓人們既飽口福又飽眼福。
對于放棄高薪回家鄉創作漫畫,莫秀英說,主要還是看好農村的發展,希望通過一代一代的傳承,讓家鄉的漫畫產業走得更遠,更好!
農歷新年即將到來,程龍香信心滿滿地說,下一步將結合自貢的龍、燈、鹽、茶等特色文化,設計出更多本土漫畫文創產品,未來的漫畫小鎮充滿無限可能!

為小吃設計的漫畫包裝。采訪者供圖